今天我和老婆及其二爷同去梅山龙宫春游。现在算是初春吧,该发芽的东西都还没动静,不过春游就是春游。
整个一天都很有意思,所以我要从头说起。
闹钟电话和爸爸同时在8点叫我起床。在老地方碰头后一同去吃早餐——粉丝,就是在成都叫米线的玩意。新化的粉丝是我在成都时最思念的东西之一。
很惭愧,新化的街道我很不熟悉,连成都都不如;就如这向东街这片吧,我似乎几乎没来过,但这是新化剩下的唯一石板路了。我走在路上左顾右盼,发现这里的建筑都是下面砖墙上面木板的结构,感觉很古老。到处可见资江涨水的痕迹,而且据说如果涨水这里将最早受灾,所以整个县城只有这里没有改建新房新路。连路边卖的小吃都带着童年的记忆,走在街上突然有了沧桑感。于是,来到一家名字很有正宗味儿的面馆,要了三碗粉丝。
忽然来了一大堆人,据说待会学校下早自习会来更多的人。这里的生意太好了!但是粉丝的味道更好。我不能继续说这个了,口水汹涌。
去龙宫要坐船。这条街走完就是码头。错过了大船,我们上了小船。如果没记错,我第四次坐船;都在这资江之上。第一次和哥哥妹妹在船上打水仗,全身都湿了;第二次从大船往渡河的小船爬时,差点掉进河里;第三次我是独自搭船,还不认识路,一路忐忑;这次,构思了一路的遗嘱。
先说我构思的遗嘱吧:
遗体是能派上用场的都捐了吧。所有的遗产,将拿来买一棵长寿的树苗,种在家乡的一个合适的地方,把我的骨灰也留在树下。余下的,存在银行,用它每年的利息来照顾这棵树,如果有多余,仍然存在银行。如果有一天这棵树面临着危险,全力保住这棵树。
我要做的,就是用我的一生,来争取足够的钱,以及足够的成就,最好是像毛泽东一样,能让他的故居一草一木都受特殊保护的成就。
这次我们坐在船尾;好处是能看到船长把舵,坏处是柴油机的声音震耳欲聋。船尾和船头的风景不一样,船头是一派太平景象,船尾却是风起云涌。我感到我们坐的是一把利剪,在飞速地剪开河面这匹绸布。
春天气息还不浓的河岸,自然不如夏天时漂亮,天气也一般,但是我随时有冲上岸去的冲动。那里有即使都是枯草也最美丽的草地。我看着看着,心里知道这将是许多年后我魂萦梦牵的景色。
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是在哪里也找不到的。听过"Over seas from coast to coast to find the place I love the most,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 to see you once again." "This is where I belong, this is where I come from."“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如果我找到我爱的人,必然也是这种感觉。
经过了船坏,改乘,步行之后,终于来到龙宫。
据资料,龙宫洞道全长2876米。其中地下河长854.5米,上层旱洞长1076.4米,崩塌大厅长225.2 米,支洞长120.0米。洞道宽度一般6.20米,高度20~100米。洞底总面积22000平方米。于2002年正式开发为旅游景点供人参观。
洞口可以看到一条河,河水深而见底,比九寨沟的话没有那种清澈得像是仙境的感觉,我明显地感到是人间,有人的灵气,身后不远便有梯田和狗叫。
门票居然要50元。
走进龙宫。解说员的普通话一般人是听不懂的。
要我按顺序讲我是记不得的,我们在洞内没有作任何自由停留,也无重复的路程,尚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出洞。一路上我们不停地叫“哇!好神奇耶!”
就后来出洞跟老婆等谈起而言,最记得的是“哪吒出世”,即半开的莲花瓣上托出一个肉球,真像;而且中空而绽开的石头,有一瓣还脱落在一边,从没见过。
另外是一个“孔子讲学”,那个石头跟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孔子像一模一样。
“一线云天”是从龙宫最底下一层的水洞往上是一道石缝,上到最高层时往下是绝壁深谷,让我们看到洞洞相通的精彩的层次空间结构。
还有很多的小石笋分两排下来,像文武百官朝见玉帝一般,他们叫什么“云霄宝殿”,我一看就把它叫做“万佛朝宗”。
有一处满天石钟乳的地方,颇像冷水江之波月洞,看波月洞时就只记得这个景点;彼洞不如此洞长而多层。
一处下面是水,上面是垂到很低的石钟乳,再往深处似乎别有洞天,我们无法看到里面的石钟乳,却看得到其倒影,五光十色。
在水中游览时,惊叹于水道之窄,恰入其缝;尤其喜欢那几处天然造就的“纬幔”,门票上印着的画面便是这里。
此外,解说员还介绍了一些奇特的地质现象,如断层、石纹、沉积物等,有的是从未在别的溶洞发现的奇观,并成为了专家的研究对象。先前听说有社科院专家及洞穴研究专家称其为“湖南第一、国内一流”和“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园”,不算夸张。而且这个溶洞已经开发的路线为1856米,而洞道全长2876米,还有尚在开发的路线和景观。
……
出来之后,我能想到的一是宣传它,二是保护它。
回来没有船了,乘小木船渡河另乘汽车。从小木船上岸后回头不经意一看,好绿的水。
这么长的文章,我十分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damper 出自:http://damper.myrice.com 登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