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行前的心情是复杂的,象很迫切,却又象很踌躇,甚至有点忐忑。真的要去了吗?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
去年的云南之行,最后一站是中甸,却因为某些缘故,最终没有去成“近在咫尺”的稻城,回来后耿耿于怀了整整一年。自从拿到假条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完全属于它了。一篇又一篇地看功略,看别人的游记,看出行信息,甚至在网上发帖子约人。。。。。。。我不知道我会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去开始、去走完这样一段旅程。就这样,在盼望却有有点害怕中苦苦等待着出发的日子。
在出发前的深夜,一位朋友打来电话:“你背了这么多的包袱上路,不累吗?”我说:“累!但没办法,也许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人生!我会去承担,也愿意去承担所有属于我的一切,包括快乐和忧伤,还有责任!”
在最后收拾行李的时候,我慎重地把一瓶红酒,放进了我的背囊里,而这瓶酒,将会陪伴我走过这次旅途,直到稻城!
很多朋友都不明白我为什么每一次都选择一个人出行,解释多了,连自己都觉得无聊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时候旁人是无法理解,甚至有时连自己都不太明白。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动物,都有害怕孤独的天性。但人又不仅仅是动物。既然不能和心里想要的那个人,就情愿一个人!一个人的旅程,可以同样精彩,一个人的感悟,同样可以刻骨铭心!
一
2003年10月5日,听完了最后一遍《香巴拉并不遥远》,我出门了。在关上门的一刹那,激动了许久的心突然变得异常的平静,我知道,这一次,真的要走了。
中午时份,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在坐着机场大巴去市区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人的队伍——在飞机上碰到了另外两个女孩,都是一个人出来的。我们决定去龙堂国际青年旅馆投宿。
龙堂客栈位于宽巷子路。这是一条窄小而古老的街道,甚至显得很破旧了。一进门,却立刻喜欢上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对了,就象丽江的四合院,整洁、安静,象家般!
大门左侧有一留言板,上面有许多背包客的留言,我也在上面留了言。
安顿下来后,先去西门车站买好了明天去四姑娘山的车票,随后去了一趟著名的杜甫草堂。有点失望。草堂(实际上是一个公园)里熙熙攘攘,游人如鲫,完全没有了想象中的宁静。也许,读多几首杜甫的诗,看多几本关于诗的书,收获会比这大得多。
在吃晚饭的时候,接到一位驴友的电话,他也是一个人,看到了我的留言,就打了电话过来。于是叫过来一起吃饭。
回到龙堂。在客厅里和几个来自其他地方的旅行者闲聊。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在用半咸不淡的广东话说着他的旅行经历。我问他打算在这住多久,他说:“不知道,我在等,等叶子红了我再走。”
翻看留言簿。看到一则落款为“小白。流水无意”的留言:“也许我们从未真正旅行过,一次又一次的旅行其实都只是一种放逐。要改变的,并不是生活方式,而是心。。。。。。。。人在地上,心在天堂”
这时候,成都下起了雨,气温变得有些冷了。
作者:wangdering_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