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周亚玲
因为三峡库区奇石的永不再生性地域范畴,与三峡文化的相容性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大等特点,才使得三峡库区奇石体现出它的丰富的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奇石文化。因为三峡工程,被淹没的三峡广袤的江岸和石碛滩涂上的采自长江三峡、小三峡之中的神奇的可供收藏的石头。蓄水175m后,再也找不到的有限量的,受时间空间地域范畴的限制,三峡库区奇石在库区文化的影响下,渐渐成为奇石市场的新宠。三峡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蕴含于三峡奇石的解读过程始终,寄托着解读三峡库区奇石者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因此巫山一大批奇石收藏爱好者和理论研究者,自觉积极承担起传承巫山文化的重任,为见证三峡库区淹没的历史起到了不可忽视作用。
图为“三峡江岸的纤夫石”
□ 三峡纤夫石见证了三峡纤夫文化之魂
三峡纤夫石内在品质石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在反应纤夫生活的 “悲壮历史”上。它是纤夫的竹绳子和身体磨出深深的裂痕的石头,是纤夫的灵魂定格在石上的真实写生,更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近代“纤夫化石”。它是千百年来三峡纤夫的血泪和长江水运苦难史的见证。如三峡库区奇石收藏者周亚武收藏的以纤夫石为主题的 《纤夫石系列》被重庆日报记者罗成友在2003年6月10日的《重庆日报》作了题目为《见证一段三峡纤夫的历史》专题报道。报道中这样写道:“ 在他的屋里,每个角落都堆满了三峡石。他搬出了其中3块给记者看,一块是由纤夫的脚踩出深深脚印的石头、一块是纤夫拴船缆时已磨出一道20多厘米深的石槽的石头和一块被纤夫拉船时纤绳在江岸石壁上磨下绳槽的石头。他说,这3块石头不知是多少辈长江三峡纤夫的血汗磨出来的,是纤夫历史的见证。 当135米水位即将下闸蓄水之前,小周作为三峡石的收藏爱好者,想到了长江三峡纤夫的历史,决定要从三峡石中去找回来。” 谭家满、周亚武收藏三峡纤夫石图片种类繁多,图片精美,艺术价值高。
作者:y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