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的寺庙
甘孜的寺庙很有名,大大小小寺庙都久负盛名。
去甘孜大寺的路两边是很典型的藏式民居。两层楼的房子,白色的墙,极漂亮的窗饰和门饰。这边的窗打破了传统的方形主调,创造性地放置了椭圆,三角的形状,很是活泼。而家家户户窗前露台上必不可少的五颜六色的花也让人心情舒畅。
一直都觉得选寺的人肯定都是高僧大德,这一路上每一座寺庙都选在风景极优美的地方。塔公的塔公寺,八美的惠远寺,道孚的灵雀寺,每一个都是视野开阔,在那里修持,一定可以静心养性,得道悟禅。
甘孜寺也是如此。寺在山坡上,登寺而望,远山近田,历历在目。心胸自然豁达。
甘孜大寺,特别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馆藏展室。一间唐卡展厅,一间跳神面具展厅。唐卡展厅里有四十多幅唐卡。据说文革前有八十多幅。每一幅或绘或织,都是神态生动,美轮美奂。当中,居然有民国时期都锦生织的九世达赖的唐卡,倒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杭州的都锦生啊,居然会织达赖的像。
跳神面具展厅里自然是牛鬼蛇神,牛头马面,什么都有,挂了满屋子都是。记得看过展览说跳神的面具是用稻草做的而不是木头,所以虽然造型巨大,其实并不重。
寺里面还有一间护法神殿,我们进去的时候正有喇嘛在念经。在窗口,三个喇嘛成犄角而坐。一人面前是鼓,一人面前是铃铛,一人面前是经文。每到一个段落就钟鼓齐鸣,振聋发聩。抬头才发现,墙壁上挂的都是兵器。有各种各样的刀,还有各种各样的火枪。据说,这些刀枪是周围民众进献,以表示自己不再杀生的决心。
从甘孜寺出来,看到一个小寺,正在修葺。
几个喇嘛在补画壁画,给已经退色的壁画上色。壁画前搭着小小的脚手架,人高马大的喇嘛们或蹲或坐在上面,凑着灯泡,用极细的毛笔,一笔一笔认真地画着。每一笔都是精工细作,每一笔都需要极大的耐性和定力。
有时候会想,他们的这种耐心是因为对佛祖的虔诚还是因为对自己的虔诚。是不是因为现代人不再相信神佛,不再对自己虔诚,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再那么美了呢?
记得村上春树说过“如果你想追求的是艺术或文学的话,只要去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好了。因为要产生真正的艺术,奴隶制度是必要而不可缺的。古代希腊人好像就是这样。奴隶耕田,划船,而在那同时,市民就在地中海的阳光下专心作诗,研究数学。所谓艺术就是这么回事。”
一旁还有喇嘛在给柱子上的雕刻上漆。那些雕刻极为精细,上漆的过程也很是繁琐,一遍清漆,一遍红漆,一遍白漆,一遍金漆。
然而,奇怪的是,那个雕刻,似乎是三英战吕布。
作者:happy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