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围山峡谷漂流,我并不陌生。这条发源于大围山东南山麓的河流,它容纳九洞十八溪的涓涓山泉,漂浮四季时花的落英,蜿蜒曲折、起伏跌宕,绵延数十公里,成为大溪河的分支,溶入浏阳河这个大家庭。站在大围山上的五指石俯瞰,它宛如大山的经脉,更像镶嵌在谷底的玉带,集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于一身。
在我孩提时代,这条河成为山里汉子锻炼成长的舞台,山中的木材、楠竹,全靠扎成“把子”运出。每年头一场春雪,父辈们就根据习惯憧憬着一百天后河水上涨的情景。春夏之交,寒意未退,面对汛期的洪水,必须抢抓时机,顺着洪峰,勇立潮头。撑“把子”的人,不仅要具备勇气、胆略、力量等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较好的水性和超强的智慧。一个成功者,能避开突兀的巨石和湍急的旋涡,竹篙点水,滔滔向前,不到半天就能到达目的地。当天晚上,这些归来的汉子就煮酒庆功,围着如豆的煤油灯火,吸着粗糙的旱烟,喝酒调侃,间或讲出“神龟浮水”、“美女梳妆”、“琵琶漕”、“哭主坳”等许多古老的传说。
那时,我真想快快长大,去亲身体验那种征服大围山峡谷的豪迈。一晃数十年过去,我早巳长大成人,可随着山区公路的修建,木材、楠竹用汽车运出,放“把子”成了遥远的往事。我因缺少这种经历,一直引以为憾。
2002年,大围山镇政府引进金浪旅游公司成功开发了大围山峡谷漂流。4月29日,我作为第一批游客,参加了首漂活动。为了安全起见,每人配备了头盔和救生衣,公司还让所有队员实行男女搭配、强弱组合,两人一组登上橡皮舟。下水之后,椭园型的橡皮舟根本分不清哪是船头、哪是船尾,忽前忽后,顺流而下。我们时而在漩涡中急得团团转,时而在急流险滩上享受冲浪的刺激。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一切尘嚣皆抛脑后,两岸景色尽入眼中。在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我们释放了所有的力量和智慧,感悟了休闲的魅力,橡皮舟终于驶出了峡谷,漂向目的地。真幸运,在前辈面前,我终于有了征服大围山峡谷的资本。
上岸后,我顾不得一身湿淋淋,灵感偶然一发,随口吟出“人随山水转,心往画中游”的句子。不料,这两句话竟成了金浪旅游有限公司的广告用语。(选自《浏阳日报》 作者:徐和初)
作者:xdd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