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别墅,精美绝伦,历史学家可以在此追寻历史沧桑、社会学家可以在此研究风土人情,建筑学家们可以在此汲取创作灵感,而我们这些凡人则可以尽情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鼓浪屿别墅主人大多不是鼓浪屿人,多为周边地区的华侨、富商。他们在外发财后第一想到的是光宗耀祖,叶落归根。除求晚年过得安稳外,也要为后代作好安排。鼓浪屿是公共租界,他们认为租界最为安全,便纷纷到鼓浪屿上建造别墅洋楼。如今,鼓浪屿上千余座仿欧式、中西合壁的楼宇,令我们欣赏不完。其中番婆楼更是值得一观。
番婆楼是福建晋江籍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该楼色彩艳丽,造型别致,某些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在这里曾拍摄《廖仲凯》、《春天里的秋天》、《土楼人家》等多部电影。
为何叫番婆楼呢?原来是当年许经权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将其母亲接到菲律宾孝敬供养,要让母亲过好日子。可许母过惯了闽南生活,不习惯菲律宾的水土,又失去了操着闽南话的乡亲,住不上几个月就闹着要回晋江老家。许经权颇感左右为难,不把母亲送回来吧,母亲整天吵着要回家,把母亲送回老家吧又不足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于是他想到了鼓浪屿,与另的华侨一样到鼓浪屿购地建房,供养母亲,以尽人子之孝。
他先买下一幢旧别墅将母亲安顿下来,接着在其东侧建一座大别墅,其规模要求超过厦门“天一楼”,并在其后建一座附楼,供佣人位居住。又在别墅前院建一座戏台,经常请戏班子来为其母演唱,许母则坐在别墅里任意点戏,好不痛快。
许母的其他儿子看到许经权如此孝敬老母亲也急急地跟着学。许母平时出门穿着儿女们送来的各款新衣,戴着金银首饰,一身珠光宝气,俨然是一个南洋富婆,街坊邻居称其为“番婆”,她住的楼自然就成了“番婆楼”。番婆楼有一个大门楼,两扇大铁门上有正反两个“福”字,寓意进门见福,出门也见福,进出双福,此乃“福”文化的新内容。
如今的番婆楼地下隔潮屋里住满了拉板车的外乡人,楼上则租给来厦门淘金的白领一族。其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到鼓浪屿体验生活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白天采访,晚上在宁静的环境中自由创作。房子住了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所以番婆楼依旧保留了原来的风采。
作者:_shair830020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