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拾零(二)
如果始信峰的秀美,排云亭的平易和天都峰的险峻是大自然的造化,那么玉屏楼的雄秀大半来自于人文。大多数人是先知迎客松而后识黄山,先登玉屏楼而后爬黄山。
本身一个“楼”字已经浸透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将莲花和天都的景致收归己有。更甚者,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这里的松树背阴的一面松枝尽数脱落,向阳的一面则松针茂盛,古人便想象成伸出臂膀迎、送远道而来客人的情景。好在迎、送两松松姿雍容,在人们领教天都峰的险峻后的确有一种游子回家的感觉。
黄山云成海,是以峰为体,借松成名的。当时,我们刚从鳌鱼峰下来,此时流云已经开始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风平浪静。只是眼前的奇峰、怪石和古松慢慢隐没在云海之中,我告述我的爱人可能有云海出现,并要她快点走,尽量往高处赶。还没等我们到玉屏楼的时候,云雾便一铺万顷,我们随人流往玉屏楼狮石的高处赶去。站在高处才发觉脚下的千沟万壑都已淹没在云涛海浪里,天都峰、莲花峰也早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波平如镜;近处仿佛触手可及,山影如画。时而微风轻拂,云漫四方,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时而浩浩荡荡,飞流直泻,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顷刻间,云开雾散,只留清淡处,就像一杯清醇的黄山毛峰;浓重处,就象一壶浓郁的祁们红茶,绚丽缤纷。周围的人们议论着为看云海美景上下奔波的劳累,笑称“在千米高空赶了一次海”。
无论在五岳之尊的泰山,还是人间童话世界的九寨沟,或是高原江南的丽江我所看到的云雾景致与黄山的云海相比,我总觉得都有一些黄山的影子。黄山的云海更象一幅由云、山峰、奇松和落日演绎的中国画。
作者:may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