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什邡相关城市
您的位置  :  四川省  >>  德阳  >>  什邡
+更多
什邡
什邡 所有景点
莹华山风景区       
+更多


什邡,先秦时名“十方”,后有“汁方”、“什方”、“什防”、“汁邡”等称谓。
  什邡,古称“十方”,在中国所有的地名中,是惟一还带有“方国”印迹的地方,早在古蜀开明王朝明期,什邡即为蜀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核心地带,《旧志》称为“冉之虚,羌氐之窟”,民族五方杂处,文化形态多样,古迹留存众多,人文胜景历史悠久。
什邡建置,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O一年),分封功臣,用张良计,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户(汉制:列侯所食县曰国,汁邡为列侯国,置相治民,有家丞、庶子、门大夫等官),号肃侯,建元雍齿,在位九年。
  汉惠帝三年,其子雍巨嗣位,号荒侯,改善元巨鹿,在位三十八年。
  景帝三年,其孙雍野嗣位,号中侯,改元侯野,在位九年。
  景帝中元六年,其曾孙雍桓嗣位,号终侯,改元侯桓,在位三十一年,到武帝元鼎元年,因向皇朝筹献祭祀“酎金”不合格,有罪,被罢去封侯,撤除侯国。
  国除后的什邡,从列侯国隆为普通县,属益州广汉郡,县序列第二,设有“汁邡长”、“汁邡丞”、“汁邡尉”等官职。
  如建国元年(九年),王莽代汉,国号“新”。
  改汁邡县为美信县,经一十五年,新莽亡后,什邡复名。
  2000年,什邡市辖20个镇。 
  2004年,什邡市辖20个镇(方亭、云西、洛水、马井、南泉、龙居、湔底、隐丰、双盛、蓥华、禾丰、回澜、红白、灵杰、八角、民主、元石、皂角、两路口、四平)。

 

什邡市主要河流有“一江四河”(石亭江、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斑鸠河)纵横全境。
  石亭江在市境内有87公里,高景关以上称洛水,以下称石亭江,长29.5公里。河的源头为九顶山东侧的二道金河(洛水)和头道金河(章水),江水流至金堂赵镇入沱江,再由沪州汇入长江。鸭子河在市境内23.5公里,源于什邡、彭州交界山区。从彭州流入什邡再至广汉。

  小石河、马牧河、斑鸠河都在市境内汇入鸭子河。什邡的渠系为人工渠,现有大寨渠、红岩渠、人民渠均为都江堰配套渠系。什邡的渠系为人工渠,现有大寨渠、红岩渠、人民渠均为都江堰配套渠系。什邡市的湖泊均为人工湖,现有的人工湖主要有白虎头水库(100余亩)、公慕治水库(33亩),扩建或拟建的湖泊有洛水的李冰湖及八角的青龙湖、银杏湖,隐峰的洞仙湖等。

  什邡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点为夏雨冬阴,云雾多,日照少,年温差不太大的暖温环境,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由于它位于龙门山麓,平坝和山区属于两种不同的气候带类型,平坝区为盆西气候带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四季分明,常年年平均气温为15.9℃高低相差约15℃—16℃之间。

  山区属温湿森林气候带,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全年年平均气温在14.9℃以下,温度低于10℃的全年有140天,夏季凉爽,温度在22℃以上者全年仅有10天左右,全年的平均气温14.9℃以下。
什邡交通发达,广岳铁路纵贯全境,境内有7个火车站;主要干道公路水泥路面达200公里,乡道沥青路率达90%以上。县、乡公路总里程达到507.4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06.5公里。什邡市公路交通建设主要依托“一纵两横”主骨架(广木公路纵贯南北,成青公路、川西环线横穿东西),构筑以乡镇为结点,县道为连接线,乡道、主要村道为区域网的交通网络。截止200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0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拥有乡以上公路59公里,路网等级水平达到3.34,拥有乡以上公路69条。
什邡火车站建于上世纪60年代,火车站的最大年货运量为58万吨。车站设有问讯台和服务台,可以解决旅客的一些需要,车站强化服务意识和客运营销工作,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要。
什邡市汽车站有发往德阳、彭县、都江堰、郫县、蒙阳、绵竹、罗江、峡马口等地的运营线路。为了向旅客提供舒适方便的候车服务,站内设有旅馆、商店、小件寄存等多种服务项目。




德阳禹母河宾馆
禹母河宾馆位于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青牛沱景区(即西部惊奇欢乐谷)山门前500米处,背靠林荫蔽日、青幽滴翠的女几山,面临蜿延曲折、清沏见底的禹母河红(白)青(牛沱)公路顺馆门而过,交通方便,信息畅通,奇花异草向你张开笑脸,鸟唱蝉呜伴你漫步观光,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休闲避暑的胜地。
宾馆主体建筑呈椅形,集中西建筑于一体,容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住宿于一身,建筑面积约2100多平方米,设有中餐厅、住宿部(其中:标准间45个,普通间10个,能容纳110多客人住宿)会议室,森林氧吧、娱乐场、停车场等。特色菜肴有:...
电话:0838-8800818
地址: 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欢乐谷大门口
 




什邡板鸭
什邡板鸭系以其在晾晒和腌卤过程中,均采用竹骨绷撑,成品成板状而得名。

  熟板鸭系卤制。色鲜味美,细嫩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最宜不出锅热吃,不宜久存。

  因为名师各有师承,所以什邡烧腊鸭子亦各有风味,但皮色金黄、肉色红润、肥而不腻、嫩而化渣、耐久咀嚼、鲜香味独特,则是它们的共同特色。


什邡荞面
 
  什邡荞面是什邡著名小吃之一,是受群众欢迎的绿色快餐食品。它主要用荞麦粉制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测定,荞面所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还含有其它粮食不具有的叶绿素、芦丁等成分。什邡荞面分水荞面、干荞面两类。  

  一、手工水荞面。用荞麦面和辅料揉成面团备用,随做随吃。其味独特,麻、辣、酸、烫俱全。
  二、“邡峰”牌干荞面。用苦荞麦粉和甜荞麦粉精制面成,配方科学,软滑爽口,便于携带,保质期半年。国家专利号:95113096.X,1995年获“成都有推荐产品金奖”,1996年获“四川省群众喜爱商品”称号。食用方法类似方便面,用开水浸泡10分钏,视软硬适宜后换开水烫一下,辅以佐料即可食用。居家旅行皆宜。


红白豆腐


 
  红白豆腐纯用胆水点浆,点法上有其奥妙,使水豆腐外形老,吃起嫩;凡作豆腐菜肴时,先下锅打毛,绝不会翻砂。也就是说,切块的豆腐下锅后依然棱角分明,保持原状,既不会散烂,也不会变老,因此入口香融细润,较之猪脑更别具风味,博得食客交相赞誉。其为麻竦烫或清汤、白油,各臻其妙。

  至于豆腐干分本味与五香味,其制作过程讲究干净卫生。不管水豆腐与干豆腐,都能保持红白豆腐的特色风味,优于其它地方的产品,每天都供不应求,尤其是干豆腐,每天都是登门预约和守候提货。

 

蓥华山风景区
推荐星级 ★★★☆☆    
蓥华山位于什邡县城西北,与绵竹、茂县、彭县九峰山景区相邻,处于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距县城37公里,离成都市区98公里,景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峰顶高3160米,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高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内高山深谷,群峰竞秀,林木繁荫,野芳幽香,风光绚丽多姿,引人入胜。有多处跌水,形成瀑布,以三跌瀑布最有特色。蓥华山植被极好,有“蓥华叠翠”之美誉。有珍稀植物珙桐、银杏、红杉、楠木、连香树,观赏花卉有杜鹃、报春、山茶、百合、龙胆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青猴、野驴、牛羚、獐、鹿、山羊以及锦鸡,羊角鸡,红腹角雉等珍禽。著名的天鹅林海,由面积近8平方公里的松、杉、柳杉构成。奇花异草种类繁多,遍山皆是。

  蓥华山空气清晰度高,能见度大,少为云雾遮盖,可观日出、云海、“圣灯”、“佛光”和雾海。

  景区内高山深谷,群峰竞秀,林木繁荫,野芳幽香,风光绚丽多姿,引人入胜。有多处跌水,形成瀑布,以三跌瀑布最有特色。蓥华山植被极好,有“蓥华叠翠”之美誉。有珍稀植物珙桐、银杏、红杉、楠木、连香树,观赏花卉有杜鹃、报春、山茶、百合、龙胆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青猴、野驴、牛羚、獐、鹿、山羊以及锦鸡,羊角鸡,红腹角雉等珍禽。著名的天鹅林海,由面积近8平方公里的松、杉、柳杉构成。奇花异草种类繁多,遍山皆是。

  莹华自然景观卓绝,有“五绝”、“四海”(即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 云海、雾海、林海、花海)之胜。尤其是早晨的佛光,薄墓的圣灯,山顶的花海,周的林涛,最为突出。被誉为“全国名山所罕见”。

  莹华景区的游山道路上,分布着几十处亭、台、坪、堂、庙。两侧有神秘诱人的喀斯特溶洞——秦仙洞、吊钟岩、云蝠洞。古迹有李冰的升仙台,太子庙、铁庙子以及始建于隋的名刹龙居寺。



飞来峰
    推荐星级 ★★☆☆☆    



   
  
  “蜀国有仙山,仙山有飞来。”

  在什邡和彭州的龙门山脉,分布着11座村别的山峰,它们不是当地“土生土长”,而是从50里以外的汶川、茂县“飞”来的。并且,飞来的山峰,年龄高达2亿岁,被它压住的地层才1亿年左右。2000年6月2日,地质专家韩同林、郭克毅、周自隆,在距什邡八角镇20公里的大垭口山区,发现“冰川漂砾”,从而解开了“飞来峰”之谜。

  一切,缘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大约在距今240至340万年前,地球历史上出现了最后一次冰期。整个青藏高原被厚约2000多米的冰雪覆盖,龙门山脉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分布在汶川、茂县一带呈岩溶地貌的小山丘陵,也在这次冰期中被厚厚冰盖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在此期间,冰雪层受着每年四季气温变化和降雪量及暴风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冰雪层的厚度时厚时薄(保持在1700至3000米之间)。当地球温度升高时,融化的冰雪就渗进石灰岩的裂隙中,并向裂隙处浸入;当地球温度降低时裂隙中的水又结成冰。由于水在结冰时体积增大,又扩大了裂隙的宽度和长度。如此经过几十万年的反复侵袭,石灰岩的裂隙越来越宽,石灰岩内部被支解。200万年以后,也就是到了整个冰期的末期,气候转暖,青藏高原大冰盖开始溶解,大冰盖的东缘,即汶川、茂县一带,出现了大面积的整体由高向低,即由高原向盆地、由西向东的冰雪大滑坡,滑坡面积足有数百上千平方公里。想想: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大冰盖断裂成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一排冰山,从高处向海拔1000多米的汶川、茂县滑过来,可不象游乐园坐滑梯好玩的。其势可吞山河。

  在冰雪层包裹之中的石灰岩小山,随着冰川滑动。刚开始时,由于冰川融化较少,“身体”笨重,每年滑动距离不到1米。慢慢地,滑体底部的滑动面全面形成,气温也越来越高,冰川融化加速,滑动速度渐渐加快,冲击力可排山倒海!

  许多万年以后,冰川溶化得所剩无几,雪水也流走,无力再带动被夹带的石灰岩小山时,这些小山便停留下来,一部分座落在彭州市葛仙山,另一较完整的部分座落到什邡八角与彭州交界处的大垭口,其滑行搬运的距离达50多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除了大自然,还有谁有如此神力?

  在大垭口发现的10米厚的冰碛泥砾层,就是冰川滑体在运动中捎带来的,最大的石砾直径在1米以上,其历史约三、四百万年,地质学家称它为“冰川飘砾”,在八角大垭口的“冰川漂砾”遗迹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层由无数灰白、黄、褐、黑、灰等颜色的石块组成的断层。

  据科学家考证,压在冰碛泥砾层的“冰冻灰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冰川漂砾地质剖面,已有2亿年历史。2亿年的巨型冰川漂砾压在三、四百万年的岩层上,形成了独特的“儿子背老子”的反常地地质形态。而最下层又是约1亿年左右的大垭口本身的煤层。这种地质现象是极为罕见的世界奇观。

  当人们正在为“冰川漂砾”叹为观止的时候,2000年9月下旬又在大垭口转经楼山一狭窄溶洞内发现了约1万年前就已绝迹的东方剑齿象的巨齿和若干古老动物骨头化石。据成都理工学院古脊动物研究专家蔡开基教授介绍,东方剑齿象是约1万年前就已绝迹的珍稀动物。地质年代大约在中更新世。发现的化石是剑齿象的嚼牙,牙面呈乳白色,泛黄,牙根呈棕红色,长约16厘米,宽约8厘米,高约5厘米,重约3公斤。另几块小牙骨,是毫猪门齿及羊类等第三下臼齿,地质时代系中至晚更新世。这些动物化石的形成系“冰川漂砾”之后,地壳变热,剑齿象、毫猪、羊类动物曾群居在此,死于最后的气候变迁。据地质专家称,这些动物化石的发现在川西一带尚属首次,溶洞内可能还有古动物躯干化石遗存,它将对“冰川漂砾”学说提供更有力的佐证,对古动物研究、地质及人类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专家们认为,这些发现在地质学上意义十分重大,为青藏大冰盖确实存在并搬运到四川盆地边缘地带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据,使“飞乐峰”有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注释。

  有关单位正在搜集资料,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遗产保护。



得阳龙居寺
    推荐星级 ★★☆☆☆    

  
  龙居寺为隋代古刹等慈院,驻蜀北什邡龙居山,虽有神龙潭水、高柏拥翠、银杏参天、水阁奇花的记载,听说三叠水石头山门门柱上还有一幅对联:“怪石乱泉声,寺拥东西南北客;丛林浮雨色,云藏上下古今诗。”

  首先是无潭水,寺外河沟虽留有昔日水线,却枯枯地干着。龙,被山垭的翠岚罩了,不敢下来。高柏、银杏是有的,也有清香腊梅,红梅也正打着朵儿,这在蜀中,却并非奇景,况且,此山在蜀中不算高,也并未出过仙人,出名的原因全是因为两个花蕊夫人——一为前蜀王建妃,成都徐氏;一为后蜀孟昶妃,青城费氏。

  花蕊夫人的名字在蜀地女子中虽不如卓文君响亮,却在《全唐诗》中以153首宫词站住了脚跟,并且在唐末五代十国的野史中出尽了风头。这两朵花蕊开在两代蜀君风雨飘摇的后院,其明艳不压于戎马一生“提三尺剑,化为国家”的大蜀帝王王建,更胜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并且两代夫人皆工诗,她们婷婷袅袅从后宫的脂粉堆里走出来,虽被时间阻隔几十年,却前后相承,浑然一体,而中国历史是在战火和硝烟中写成的,诗笺难免不被火焰销毁或燎去署名,待后人撵着风脚拾起殛章,已难辨出自那位夫人之手了。直到赵匡胤打败蜀国俘去孟昶夫妇,见费氏花蕊风采,欲立为后,花蕊独忠孟昶,终不从。赵戏问蜀亡国事,花蕊随口应答一阙: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仅这四句就令所有须眉拜倒。

  徐氏花蕊是蜀王刚刚穿过大山在蕃镇割据中于蜀中盆地占得一块风水宝地而嫁给王建的,王建深知创业艰难,忙于建国,自然少些儿女闲情。而费氏之夫君孟昶在其父孟知祥称帝数月亡而继位,尽管初袭位时,遵母命颇勤政事,生活节俭,然毕竟才疏学浅,力不从心,更何况上任时才十六岁,难免逸乐之念。再加上费氏花蕊本青城人又极爱文学,娇娇小小地缠着孟昶去游山玩水也是自然之事,青城自小游玩,早是厌了,成都又闷热,选什邡龙居山避暑消夏是最好不过了。

  一则离蜀都仅60公里往返方便,二则此山为平原尽处,平缓而不失巍峨,登临不会汗湿了冰肤玉骨,僻静幽然又可展豪迈之气。慈院寺僧水观禅师还因早一月自知孟昶与花蕊要去消夏,昶一高兴,赐法号曰“预知”,恩赏有加。更重要的是龙居山因蜀王与花蕊消夏而出名,等慈院也改为龙居寺了(不要小看了这小小改动,古帝王自命真龙天子的!),其实,这山这寺流百代而出名倒不仅是因有一个真龙天子居住过,孟昶也不算什么真龙天子,我以为主要还是因了花蕊夫人,《全唐诗》花蕊的宫词常被文人雅士嚼咀吟咏。

  走进蜀王消夏行宫,红墙碧瓦,疏疏古柏饰一道门楼,门楼外是一道屏墙,谦谦地进门,门内又是一道屏墙,折过屏墙,花光树影中,就亭立着一个冰肌玉骨的美丽女子,后背的双手执一卷诗文,史载花蕊十七岁就压倒三千粉黛,艳名传遍五代十国,然而她又是一代贤妃,她协助蜀王修明法治,颁刻“官箴”,刻列“石经”,刻印经史,设置“匦箱”(如今日的检举箱),广开言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画院,编成中国第一部词选《花间集》,在成都围城四十里城墙上种植锦色木芙蓉花。此处幽美,难怪花蕊出那么多好诗。幽幽馨香中赏了前面红梅,转身拱门进小园,园内奇花异草围一雕花玉池,想池内定是春有游鱼,夏有睡莲,秋有浅荷,细看,冬亦有梅影。沿左侧石级上有遗爱堂,看党内花蕊夫人凤冠霞披,怡坐榻前,秀女左右执长扇,二书童两旁,一擎笔,一举纸,大背景为祥云缭绕,背景两边彩凤饰了对联:

白马青山山青白马
龙居秀水水秀龙居

  第二重殿叫松凤阁,有联曰:

  寄怀山水问寺外青峰峰上白云何处有蜀王别墅
  放眼古今看庭前碧井井边银杏此间是文化新宫
  枕旗山怀香陵双峡飞龙名刹巍然雨过天青重抖擞
  傍蓥麓回湔水五珠耀彩古井依旧波平泉澈处清明

  阁内蜀王孟昶端坐台上,宫女合围,台下文武大臣分列两边,花蕊夫人台前舞蹈,阁外有当今书法家沈鹏“一世宫词千金价,四围山色万行诗”的条幅。

  再后,从左侧回廓出,便是园林,夫人亲手植银杏已四人合围了——当是时,花蕊朝沾花露于梅亭,夕领清风于昶园,晴看山色,雨听芭蕉,诗也写了,词也填了,独不见银杏,只轻轻地一蹙眉,蜀王就从成都咿呀一车旺盛的银杏苗走近前来,孟昶博得夫人一笑,我们才能亲眼目睹这千年银杏树。龙居寺曾毁过两次,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后建于清。园林中少古木,大多为青年林木,唯这银杏高古中透出英姿。林中早有积园、昶园等十数座别墅数百间客房,还有简易却风格独特的小竹楼,歌曲不时从梅影里飘出,也不知咏唱的是不是花蕊宫词。

  附记:此文写完后,看德阳市文史资料说:“蜀王孟昶和花蕊夫人之墓在广汉西城桥东,而《十国春秋》说:“孟昶……葬于洛阳。”花蕊夫人“墓在闽崇安(福建崇安)”,何也?原来,蜀归宋后,宋征蜀大将王全斌在蜀中嗜杀劫惊,又克扣蜀降兵入汴(当时宋都汴京)粮饷,加之孟昶被俘后不旬而暴卒,花蕊夫人又因赵氏兄弟霸占不成而射杀,引起了蜀降兵及囫人震怒,推举全师雄为主帅发动起义,10万兵众从二十余州直冲北宋,赵匡胤不得不把王全斌贬职,同时把孟昶和花蕊赐迁蜀地,一对好夫妻将魂归故国了,蜀中遗老却以“亡国之君妃”不可葬蜀都为由,阻止灵柩进入成都。一伙人吹吹打打将骨骸抬至广汉(当时的汉州)安葬。倒无所谓,广汉离成都90华里,路亦平坦,何况,广汉到连山一带原系孟氏皇庄,在此狩猎也不错哇,城西外还有孟昶巡行离宫,有八角琉璃井,有驻骅处,倒也差不到那里去,而且要到龙居寺消夏就更近了。


蓥华镇
    推荐星级 ★★☆☆☆    



   
  
  蓥华山青,青如水;蓥华水长,长如烟,山青水长绕蓥华,蓥华镇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古镇。

  座落高景关内的蓥华镇东接绵竹,西北连彭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南与洛水镇相望。竹溪河、石亭江、湔底河三江相会于此,因此蓥华镇又叫三河场。但三河场还不是最古老的名字。蓥华镇最初的名字叫高桥铺,是过去入山的门户,古驿铺之一。明清时作为西北山区的三十二堡之一的守卫之所,从高桥铺的崎岖小道入山,可达威州、茂县等少数民族地区。

  进蓥华镇可沿公路绕行至正街,亦可从猪嘴山山口处上高桥抵对岸即现在的华兴东街。不过,青山环绕碧水相拥的蓥华古镇步步皆历史,呼息间都仿佛满是历史的气息。蓥华镇最初的兴起与佛教有关。明天顺初年(1457—1464年),明本祖师(蓥华祖师)修道蓥华山后,远近佛教信徒慕名而来,云集于此。精明的商家便在竹溪河与石亭江合流之处两岸设铺店经营香蜡、纸钱和饮食。因此,河两岸形成街市,俗称“和尚街”,现在居民们沿河而 居,一条石板路顺河而行,石板路改名了华美路。

  虽是枯水时期,但水并不断流,入夜时候,灯火次递亮起,水声如云如露,浸透了家家的屋顶和夜色。

  蓥华山区因明末师而佛教之盛蔚为壮观。镇后有白云山,是所谓朝拜四十八堂的起始点。白 云庵修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痒生陈延嘏舍山场修建的,明代什邡贡士周满喜其环境清凼,曾 赋诗:“旷寂白云寺,云闲寺亦深。入窗疑有脚,出岫证无心。茶啜普贤味,松分罗汉荫。讵知欣妙想,还可涤尘襟。”现在白云庵已颓,仅存古殿两重,两廊房舍,白描“西游记” 二、三十幅。过去佛教徒朝山进香,即沿这条古道,即:金后寺、白果庵、白云庵、悟云庵、钟鼎庵、中云庵、猫猫树、一斗米、铁瓦殿……最后抵达蓥华祖师骨陵之所顶角殿(高山寺)。

  现在游古镇,若想寻觅当年佛教活动盛况,可去海会堂、老蓥华寺、大王庙、钟鼎寺等寺宇。由猪嘴山穿筒车坡(镇北),循石级而上入海会堂。海会堂面对大江,远望青山,蓥华磅礴,气势尽收眼底。海会堂四重殿,依山而上,路径回环,有山道通老蓥华寺(天公禅院)。老蓥华寺为蓥华祖师庙,《什邡县志.人物》称其为“江南句容江氏子,出家后,道行精进,以入新蓥华修持,而成正果。”老蓥华寺原名“蓥华精舍”,是明本师所建,此外明本还主持修建了新蓥华寺等多处寺庙。蓥华祖师是明万历皇帝朱翊均所追封、清乾隆皇帝还追谥他为“惠帝”。明本修道于天宫禅院,死后弟弟持其顶首藏新蓥华高山寺,每年六月朝蓥华已成一方习俗,蓥华山亦成为友邻瞻仰的宗教圣地。

  钟鼎寺距蓥镇十余公里,瓦窑村境内,亦供蓥华祖师,现已成一远近闻名的风景区;大王庙 (大郎庙)在高景关外,供奉导洛的李冰父子。

  入蓥华山风景区,宜住蓥华镇,除看禅院庙宇听佛教晨钟暮鼓之处,还可翻看史册志书。蓥华镇朝看日出山岭,夜看月色江波,远有白云出岫、近有高桥如船。优美的自然景色吸引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雪门寺停骖讲学即是例子。

  雪门寺在高景观内凤栖山下。

  雪门寺的意义不仅在于人们对文化的尊崇,还在于大学问家的不耻下问精神。二程游蓥华山至今雪门寺处,遇懂《易经》的两位老者现在想来,酱翁、篾叟两位从名字光看就属乡村野氓之流,但偏偏就是这种不起眼,不求闻达的普通老百姓居然精通高深莫测的《易经》;百已是一代大儒的二程兄弟的可敬之处在于绝不以貌取人,当即拜二位老人学《易》。乡村野氓懂《易经》,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当初蓥华一带学风之盛,乃藏龙卧虎之地。

  蓥华镇石门村还有古溶洞石门洞,在石岩半山腰处,其状如门。石门村原有大坪,榆树成荫,需几人合围。野塘很多,荷叶田田,万山深处的石门洞宁静安祥,恍如世外桃源。蓥华镇逢集也是一处佳景。逢集之日,乡民从四面八方山间水侧汇聚小镇,带来各类野菜药物,竹背打杵竹编器物摆满集上。下高桥,进场镇,一路看过去,山外人看不到的野菜如老虎蕨、棉花蕨、翟耳根、鹿耳韭、石窖菜、剌龙包等等随处可见。药材如天麻、淮山药、灵仙根、红毛三七、五倍子、血通、朱灵、山慈姑等也不鲜见。还有山外人津津乐道的山腊肉也从竹背里拿出来,当街卖售。

  镇外江水潺缓,镇内乡俗俚语,在集市上随便找一处干净酒馆喝一杯酒,或在江边桥头泡一碗蓥华茶,古镇涉远的气息迎面而来,让人渐渐醉入黄梁。



李冰凌
    推荐星级 ★★☆☆☆    


  李冰和大禹一样,是因水而生的。

  大禹,这个夏代的部落酋长,这个出生在广柔石组、活动在九联坪(什邡)丛山中的羌氐族青年,是他,疏通了九河,凿开了巫峡,让四川内海所著之水归入长江流向东海。

  李冰,这个秦代到任的蜀郡郡守,是他“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二江于成都之中”——汉理好内外二江,成为恩泽万世、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 ,别江、郫,会新都在渡”——疏通洛水,打开洪水堵塞的瀑口,在高景关下设平梁,分流入朱、李、火三堰,在什邡平原十河分流。大禹治水,历史太久远了,痕迹已成自然,而李冰的都江堰,朱李火堰,却赫然于世,年年月月造福于成都平原。四川有“天府之国”美称,其功芝是要记给李冰的。为李冰修一座陵墓,全国人民都是想得通的。

  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2200多年前,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治水工地上。有专家考证,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属蜀山氏后裔,古今人们都有落叶归根的习惯的。便不管怎样,能留驻一个伟大的英魂,章山有幸。

  章山,距什邡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山下。李冰陵园就在章山册麓。它是一座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纪念性园林,是一处木朴凝重、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

  陵园本区位于章山的李家山,东北方向有高景关瀑口、朱李火堰和洛水(石亭江)河道;陵东的黑龙沟和陵西的沸泉陵两水交汇陵前,注入李公湖。站在这高高的山上,什邡的水涝旱情、耕种收获,一切都可以关照了。

  陵区占地360亩,北靠后城山,东邻峰顶山,西连佛爷坪,南瞰神牛岭,从南向北地势渐高,从山门牌坊进,上九龙陛1000步石阶,然后坐下,看山水走势或思考一些问题,这符合李 冰的性格。

  陵园建构以直上山顶的石阶为中轴线,北枕大山,两侧峰岭左辅右,山顶墓压居高临下,天门开阔,地户紧闭,水口卫门,气象肃穆庄严,如天造地设,俨然王陵气派、占尽风水宝 地之妙机;建筑恢宏大气,又得秀山灵山之陪衬;景区内牌坊、湖泊、道路、桥梁、雕塑、殿堂、亭阁、陵墓皆巧借地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表明出水文化、石文化的艺术特色。还有石刻题词有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墨韵、有张爱萍将军的遒劲手笔。这些,都是李冰应该受用的。

  李冰治水的事迹,2200多年了,历史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借陵园建构告诉后人,以便睹物思人。现以次解说如下:

  山门牌坊。从宽润的李冰大道拐入横冈坡路,一道三扇门的巨坊扼守山门,坊顶三道飞檐,门额“秦李冰葬所”五个大学出自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之手笔。牌坊前有一横卧长岗,名“乌龙岗”,黑岩嵯峨,块石垒砌,宛若巨龙身上片片鳞甲。民间传说当年李冰父子为浚疏洛水,入河勇斗江神蛟龙,激成多时将其制伏。蛟龙骸骨遂化为乌龙岗。全山褐石磷峋,间 有苍松翠竹。坊左是“神龙岭”,山如卧牛,此景应了《风俗通义》、《华阳国志》等古籍所述李冰“化苍牛与水神斗”,“操刀入水刺水神”、“化犀牛生擒孽龙”的故。一龙一牛,当年相搏,而今相伴,饶有趣味。过牌坊,西侧岸涯有一大石,石上有一个长约1米的凹坑,相传是李冰之子李二郎擒拿恶龙力陷山石的脚印。足迹旁有一深长裂口,据说是李二郎斩龙时留下的剑疤。李公湖。过牌坊后眼前突然一亮,前面峰回路转之处一片滟潋波光,这就是李公湖。湖在峡谷之间,浑然天成。水面宽阔,约四五十亩。有黑龙沟、佛泉溪之水汩汩汇入,夏日洪水更添浩淼。山间植被好,湖水清澄莹碧,两岸修竹茂林,一派郁郁葱葱。波光摇翠,静湖如镜。

  此湖天然,坝高40米,盈时蓄水,旱时排放灌溉农田。民以李公之名称之,蕴含这位治水先贤“盛德在水”的功绩。湖口一道“飞虹桥”横架,闸坝两座“导洛亭”翼然,画面富有动 感。游者可岸观倒影,可湖中荡舟,可劈波翔游,涤荡胸怀,远离尘埃。一泓活水,给整座陵园带着丰富内涵和秀色灵气。

  李冰石像。跨过精致小巧的大安桥,李冰石像矗立在陵园大门前面。石像用黄石琢成,高8. 3米,须仰视。石像造型独特。束发佩冠,长袍宽氅,左手捋须,右腰佩剑,神情严肃庄重,昂道仰视长空。这座石像意在刻画李冰忧芝国事的蜀郡最高长官仪范和穷思治水良策的实干精神,显得勇武伟岸,文武兼备。石像后是门殿,青灰屋顶,粉白门墙。殿式为四坡水斜翼收尖,含有神圣石朴的气度。

  九龙石陛。殿门后平台北,是山脚下石阶的起端。从这里到山顶共1000级石阶。九龙石陛、石阶和纪功石阙构成了殿门后的一组景观。石陛石阶的形制略似北京故宫,中间是两块大型 雕刻石板,虽斜坡状相连,俗称“龙极”。两旁是宽阔的石阶,高大的四柱三门石阙竖立其后。石板选用质坚纹细的青石料,采用圆雕、浮雕等工艺。远观,见九条巨龙盘旋翻腾,张牙舞爪,其下万顷波涛涌动,好一派翻江倒海的气势!细观,条条石龙各不相同,其眼、其角、其须、其爪、其鳞、其尾,刀法凌厉,功力豪盛,非高超的设计师和熟练的巧匠不能炎之。江海横流,蛟龙掀浪,方显英雄本色,正是这石雕的大义。纪功石阙形仿汉阙,无檐,四柱冲天,云纹饰顶,阙额“造福万代”集邓小平手书,给石阶石陛增添了几分豪气。

  颂德坛。石阙后面地势变陡,山道石级分左右两路盘上,汇于陵园纪功碑前。陵园碑记刻写于1994年春,叙述了李冰治水导洛的功德逝世安葬在章山的史料依据及90年代初什邡人民捐资重修李冰陵的经过。石梯陡立,越升越高,半山腰游水欲驻歇处,正好有一座方形重檐的石朴建筑颂德坛。此坛实为祭坛,收颈放檐,半拱相承,四面墙门相通,当中矗立一道高的绿色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专为什邡李冰陵的亲笔题调调 整,其文是:“创科学治水之先倒,建华夏文明之瑰宝。”千秋评价,万杨不泯。

  李冰墓区。陡峭的石阶隔一段路就有一座山亭可供小。山顶平坦宽阔,陵墓压就在这里。墓碑上用魏碑体刻着“秦蜀郡守李冰墓”七字,碑前石槽香火常年不断。墓家是秦汉时形制的圆形在墓,墓经10米,上部青草野花,四季不绝。墓围饰从“李冰行迹图”八幅,皆石制浮雕,以次是:通济二江,勇斗江神、马沿西行,开凿盐井,民仰忠魂。郡守的丰功,先民的劳绩,天认的富饶,后世的尊崇,金融全在这八幅图画里。刀法有浮雕,平雕、线刻,构图古朴浪漫,表现了人神合一的优美想象,两组护墓石兽分列左右,一日水犀(牛状),一日狻貂(狮状),一日虬(蛟龙状),一日质(龟状),都是古代文南非里提到的猛兽水精。墓后东北、西北两角各耸一块活水诀言碑,高碑上的大字是“深淘滩”,低筑堰和“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墓台两侧有一处星象台,至夜,在此仰观天文甚佳。

  最后是碑廊,在陵门大门内西侧,有一排长廊,游人一般在下山之后到此歇息观赏。长廊墙上嵌连一块块刻文石碑,皆为当今名流和国际友人。内容不同,风格不异,有的端庄饱满,的的龙飞凤舞,有的古拙苍劲。多颂李公功德者。


竹溪公园
    推荐星级 ★★☆☆☆    


  竹溪公园位于城南新区的边缘,每年闻名川西的“雨水节拉保保”活动就在这儿举行。

  春看新芽满枝头,夏赏荷花红;秋风起时,满园尽带黄金甲;冬雪纷飞时候,万点梅花一齐开放——这就是竹溪公园;但这又不全是竹溪公园,竹溪公园还有一组组另具一格又巧妙地融合在花草烟水之中的建筑群落,让一座园既保持了城市原有的风貌,又悄然跟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不露痕迹。到什邡,游一游竹溪公园,也是一种放松。

  竹溪河由北跌宕入园,一路水声。竹溪原名“马沿河”,当地人称“筏子河”,明人曹学全《蜀中广记》中说秦蜀守李冰曾经此地北上到瀑口“导洛通山”。

  顺马沿河过拱桥进园,便有修竹万竿,九曲盘溪。耳边水声浩浩,右有云墙临水而立掩映花影楼台,黄石拱桥斜斜跨河而立,叫飞鸣桥,取意文同诗“飞鸣正南下”之意。顺水至泌心阁,水幽竹青,骑墙楼分隔内外,湾连港曲,可以泛轻舟于其上,由于水势多折,因此三浆一换景,五浆一移色,趣意盎然。

  沁园只是一个影子,一个序幕,如继续循溪寻幽,首先到的是葫芦状的“小南湖”,小南湖水面莲叶田田,六月莲花照水,水波荡漾时,惊散湖中假山倒影。东北岸边有六角重 棱的“醉月亭”,人可于亭间小坐,赏莲,赏风,赏水;月夜,赏冷月浸水中,静时如璧,动时玉碎,流光如玉龙,让人心醉。醉月亭,人醉月亦醉。

  马沿河西岸有“洞天桥”,取意“另有洞天”桥拱如月,求精纹不求宏大,但拱下可容身穿行,有江南水乡意味。桥上栏板溪雕。云柱精刻,桥东上石梯,可远望三农亭。三农亭是为纪念清代什邡著名农家学张师古而建。人站在桥东头,满眼绿涛,芙蓉花开时节,又艳红浸目。连数十步为茶园,茶园垂古藤,竹椅木桌盖碗茶,别有一番凉意浸人心脾。

  马沿河折向北下飞鸿桥,与就地涌出的大和泉水相融,从西侧曲曲折折向南流动,中又分为两股,湾向园南,再合为一道,下小南湖流过洞天桥,水如藤蔓,枝叶相缠,相映,相托,主“藤”是两组回环水路,水上岸边兰幽竹凉,水光相映,有天光云影,有野花摇曳,有水鸟起落,有月光浸润,一路通幽,步步是景。尚溪桥九座,九九归一,烟水之气弥漫。

  离了水,可登塔。青雀塔高38米,拔地七层,楼阁式样,于平地忽然涌起,蔚为壮观。

  塔名“青雀”,是取自什邡旧时传说青雀传音。说是唐玄宗避乱逃蜀,曾在什邡求道士通幽、寻杨妃。靠青雀传音,才在海上仙山找到太真。玄宗因题“青雀柱”,其遗迹距此不远,因此修塔也以“青雀”为名。青雀塔飞檐横空,朱栏丹柱,从第二层至第六层,依次嵌壁王勃、王之涣、陈子昂、杜甫、杜牧、苏轼、范仲淹、海瑞、方征明、唐寅、祝枝山、董其昌、郑板桥、李调元等人诗词书法,此外,现代名人如蔡元培、于佑任、郭沫若、赵朴初、舒同等的诗词书法也刻其上。其中于佑任的“龙蛇移”风韵独特,飞舞如风。第七层即顶层,可极目四望,川西平原平畴如画,西北山区山影隐约近 处的城市街道如横盘,远处的村舍河流烟霭迢查,一切尽收眼底。

  青雀塔四周还有翠云廊、李冰古迹展厅、双籍亭等,与青雀塔形成一组历史遗迹区,这一区与藤竹风光相映成趣。

  马沿河东面的盆景园,园虽小但自成别样天地,盆景园是中国川派盆景基地之一,陈列着“ 天府盆景”中的“树桩盆景”、“山石盆景”和“风致盆景”。其中最有名的是树龄五百年的金弹子虬枝,树龄二百多年的罗汉松规律式蟠枝造型精品。此外,还有数百株40多年品种的茶花盆景,独具特色。“移天缩地”,“小中见大”,盆景园浓缩了天地。

  竹溪八月赏桂,严冬寻梅是又一特色。沿盆景园南下,有“梅园”、“桂圃”,桂香亭掩映桂花开时,进园就可以嗅到。最美的当然是踏雪寻梅,穿桂林可进入园洞式垂花门墙,但见 颖影憧憧。冰梅、游龙梅、宫粉、大红、朱砂、朱砂台阁、杏梅等共20余个品种。冬雪飘时 ,穿梅林,赏梅花,诗意横生,于暗香之中,人已不知来路,忘却归路。

  竹溪公园占地80余亩,主张“地偏为胜”、“景列随机”,四时听泉、荷月赏莲,中秋品桂、雪霁寻梅,竹溪公园成为什邡一大胜景。

  自然之外还有楹联可赏,楹联虽均今人所作,但对仗工整,意趣雅致,与园中景物相辅相承,能驻人足步,如徐式文拟联,赵大奎撰写的听泉亭联:“半空虹影横烟水,一路泉声出野亭”;万石园拟联,宁壁翁书写的沁心亭联:“修竹万竿摇天光之影,盘溪九曲引清风明白 ”,郑绪韬撰文并书写的醉月亭联“清光入座月能醉,晚照落湖霞可餐”等。
 




马井挂面
  民国时期,马井乡有专营手工挂面作坊六、七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誉为“银丝挂面”。著名的挂面作坊有“清泰和”、“云升号”、“洪顺和”等。每年运销成都约十万斤。

  民国二十七年,“清泰和”挂面参加成都展销,颇受好评。因此更加注意质量,并推出朱砂、香油、蛋青等特制新产品。同行的“云升号”、“洪顺和”等与之相互竞争,精益求精,马井挂面更为人们所赞赏。

  民国三十年,“中国实业协会”专函什邡县政府,征集“马井挂面”样品送重庆展览。马井乡所征得“清泰和”的朱砂面、香油面各一公斤,匣装送展,得到好评。

  民国三十三年,驻广汉飞机场“盟军”飞行人员,多携带马井挂面回国馈赠亲龙。广汉城关经营干菜的张照祥、经营猪肉的张诚恩,大批定购马井挂面,赚取外国人的厚利;成都总府街的“大可楼”、春熙路的“味虞轩”、东大街的“华美”等商号,也纷纷订货经销,马井挂面更是名噪一时。

  民国三十五年,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派专人持名片来马井订购特制蛋青面二百斤,因要求工艺严格,赶制不及,来人竟座候半月之久,才提货而去。马井挂面每年七月开工,次年三月停产,产量小,需求大,不能满足供应。解放后,偶尔生产。


晒 烟
  什邡特产晒烟,在清嘉庆《什邡县志》已有“淡芭菰”(即晒烟)的记载。

  清末民初,种烟已遍面坝区十六个乡。民国十八年《重修什邡县志》记有:“农民种五谷杂粮外,多种烟,叶烟为邑物产大宗”。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是什邡晒烟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据民国二十六年档案记载:“民国二十三年产烟二千三百四十四万斤,民国二十四年产烟二千三百七十六万斤。民国二十五年产烟二千四百万斤。三年平均种植面积十二万亩。所产烟中,毛烟占百分之七十,柳烟等合占百分之三十”。

  当时,县内经营制造卷烟的工厂和作坊大小达六十九家,据民国二十八年统计,有大烟栈一十七家,小烟栈百家,每年吞吐量达三十万担。

  一九四九年全县种烟面积七万一千九百五十一亩,总产量一千零六十八万斤,单产一百四十九万斤。一九八三年晒烟种植八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亩,亩产三百零三斤,总产量达二千六百九十一万斤。亩产和总产量比一九四九年提高一倍和一点五倍。


什邡板鸭


  板鸭是著名的传统产品。以城关李武师(华国)、姜烧腊(天聪)两家产品为最。1891年,李五师板鸭已畅销省内外。

  年销生、熟板鸭达三万余只:姜天聪在清光绪年间即从事腌卤业务,历经三代,一百余年,年销生、熟板鸭二万余只。他们生产的板鸭工艺独特,吃味爽口,深受欢迎。解放后,什邡板鸭继承了以前的工艺特点,生产经营至尽不衰。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