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您的位置  :  江苏省  >>  苏州  >>  苏州市  >>   留园
留园
留园 相关景点
白塘生态植物园白象湾半园包山寺宝带桥保圣寺沧浪亭澄虚道院
丁香巷定园东山雕花楼东山紫金庵洞庭东山·莫...洞庭东山·启...洞庭西山·古...洞庭西山·罗...
洞庭西山·缥...洞庭西山·石...洞庭西山·太...古典园林光福香雪海光福镇寒山寺虎丘
花山国家级森...环秀山庄金凤凰温泉度...两堂三桥留园甪直古镇绿光休闲农场明月湾古村
木渎R...木渎古镇木渎虹饮山房盘门普济桥全福讲寺瑞光寺塔沙湖生态公园
狮子林寿星桥书香世家树山...双塔水城巴士苏州白马涧龙池苏州北塔公园苏州城门
苏州东山· ...苏州东园—动...苏州洞庭东山苏州洞庭西山苏州洞庭西山...苏州洞庭西山...苏州枫桥苏州凤凰街
苏州古城平江...苏州古运河苏州观前街苏州海洋馆苏州金鸡湖苏州乐园苏州灵岩山苏州民俗博物馆
苏州摩天轮苏州耦园苏州七里山塘苏州穹窿山苏州三山岛苏州三山岛风...苏州上方山国...苏州十全街
苏州石湖苏州水城巴士苏州水上乐园苏州司徒庙苏州太湖高尔...苏州太湖牛仔...苏州太湖夏威...苏州太平山
苏州天池山苏州未来农林...苏州西园寺苏州玄妙观苏州园林太湖风景太湖湿地公园太平天国忠王府
唐寅园天平山庄天颐温泉亭林公园网师园网狮园旺山生态园无梁殿
吴门桥五峰园西山雕花楼西山景区西山禹王庙行春桥胥王庙阳澄湖莲花岛...
阳山温泉怡园渔洋山雨花胜境越城桥运河公园贞固堂震泽古镇
中国刺绣艺术馆中国昆曲博物馆周庄周庄·沈厅周庄·叶楚伧...拙政园  
+更多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

    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

    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故园的上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涵碧山房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

    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气浮动,沁人心脾。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同景色尽收眼底。池中小蓬莱岛浮现十碧波之上。

    池东濠濮亭、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亢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



       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土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臀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



  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卜,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



  留园,坐落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历史上称阊门外下塘花步里。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号舆浦)罢官后归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州,在阊门外1公里多的一处住宅旁扩建营造了一座园林,“以板舆倘徉其中,呼朋啸饮,令童子歌商风应苹之曲”。后人称之为东园(徐氏有东、西二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徐溶舍宅为寺,就是现在的西园戒幢律寺)。园中杂莳花竹,水池清涟湛人。筑堂三楹,取名后乐堂,环以走廊,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堂侧有土山一座,山上多古老树木,又广搜奇石,从湖州岳父家运来宋代花石纲遗物瑞云等五峰,置于园内,瑞云峰高5米多,就耸立在土山之上,妍巧甲于江南。并请叠石高手周时臣在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高约5米,阔约30米左右,玲珑峭削,没有人工斧凿痕迹,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横披画。明末,园林逐渐衰败。至清朝初期,曾一度废为踹布坊。后相传重建于陈氏,但屡屡易主。至乾隆四十四年(公元l779年),因次年皇帝南巡要到苏州,地方官吏为迎接圣驾光临,就把瑞云峰移到了织造府皇帝住的行宫花园中(今苏州市第十中学)。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归苏州东山人刘恕(号蓉峰)所得。刘曾在广西先后任过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刘得到这个园林后,花了五年时间修葺和扩建,使之面目一新。堂宇轩豁,廊庑周环,藏书有室,留宾有馆,岩洞奥而旷,池沼缭而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又以其中白皮松居多,取名寒碧庄。园中建筑有传经堂、还读馆、卷石山房、明瑟楼、听雨楼、寻真阁、绿荫轩、曲谿褛、掬月亭、含青楼、垂杨池馆、个中亭、餐秀轩、半野草堂、揖峰轩等。刘恕爱石成癣,聚奇石十二峰于园内,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嘉庆七年(公元l802年),请好友昆山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今藏上海博物馆),并自号为一十二峰啸客。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即刘恕住宅部分(今留园大门至停车场之间),外园即园林部分。道光三年(公元l823年),园林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后,园逐渐荒芜。



  同治十二年(公元l873年),园为常州盛康(号旭人)所购得。盛康为退休官僚,曾任庐州、宁国知府和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其子盛宣怀是清廷重臣和洋务派先锋。盛康购得园林后大加修葺,于光绪二年(公元l876年)落成。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比昔日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百姓俗呼为“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刘”与“留” 同音,遂改名“留园”。著名学者俞樾作《留园记》,称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建筑有绿荫轩、涵碧山房、明瑟楼、恰航、闻木樨香轩、半野草堂、自在处、远翠阁、濠濮亭、清风池馆、汲古得修绠、五峰仙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又一村、亦吾庐、心旷神怡之楼、石林小院、揖峰轩、洞天一碧、还读我书斋、鹤所、学圃、绣圃等。后又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公元1888年~1891年)建留园义庄(即祠堂部分),增辟东、西两园,东园即东山丝竹(戏台)、冠云峰、林泉耆硕之馆(奇石寿太古轩)、仙苑停云、待云庵、冠云亭、亦不二亭等,西辟小蓬莱、至乐亭西南诸峰林壑、月榭星台、活泼泼地、君子所履、南花房、北花房、十景花坞等,峰石之奇特以冠云、岫云、瑞云(非第十中学之瑞云峰,系盛康另选峰石沿用旧名)三峰为最,巍然挺立,尤以冠云峰为最巨。其时园林、祠堂、住宅合在一起占地约40余亩。



  抗日战争时期,留园经日军蹂躏,“尤栋折 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坠,精美之家具搬取一空”。



  抗战胜利后,留园又成为国民党部队驻军养马之所,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的梁柱被马啃成了葫芦形,五峰仙馆地上马屎堆积,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梁断柱,破壁颓垣,几乎一片瓦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l953年拨款进行整修,次年元旦对外开放。从此这座江南古典名园风采依旧,丽色重现,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观光游览。196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共誉为全国四大名园。



  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深人发展,国家每年都要拨出一大笔资金用于园林的保护和维修。在留园,先后对还读我书斋、濠濮亭、清风池馆、五峰仙馆等处建筑进行了大修,对厅堂的陈设布置作了合理的调整。为了修复中部明瑟楼、曲谿楼、远翠阁的明瓦窗,留园管理处专门派人到吴县农村去收集明瓦(一名蠡壳),使之修复后的面貌与历史相符,和周围的环境相辉映。并且根据史料照片,恢复了待云庵至亦不二亭的庭院小径景点,使两组建筑联成一体,形成对景。



  由于历史的原因,园中的一些匾额楹联遭到了破坏,有的残破,有的短缺,为了恢复这些匾额楹联,先后遨请了林散之、顾廷龙、董寿平、王个簃等当代名家进行了重新补书,恢复了绿荫、恰航、舒啸亭、至乐亭、清风池馆、揖峰轩、洞天一碧、吴下名园等处的匾额楹联,突出了园林典雅高洁的风格,丰富了园林的文化艺术内涵。1991年初,又把建国初期就成为医药公司仓库的原盛家祠堂和住宅部分收归留园,并拨款100多万元,前后花了近10个月的时间,重新修复,修复后的祠堂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调,使留园进一步趋于完整,恢复了原有的景观。



  自开放以来,留园在管理部门的不断修缮 和保护下,其艺术风貌始终如故,魅力无穷。1997年12月,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推荐,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后审定,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留园现有面积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庭院于一体,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代表了清代风格。留园的建筑综合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下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有“吴中第一名园”之称。这当然不是徒有虚名,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是,在这里既有山水庭园,又见田园风光,还不乏山林野趣。能将不同的风光情趣溶于一体,相辅相承只惟有留园。

 

 

景点相关资料





  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 )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体介绍】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蜂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楠木殿




  楠木殿柱子原来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鱼化石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主要建筑】





  解放前,园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经过整修,除部分建筑物由于当时无法恢复,暂时种树绿化外,由于专家们参与了修建工作,绝大部分恢复了原样。今参考前人资料,将园内主要建筑名称结构及历史演变叙述其下:





  绿荫




  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有。





  恰杭




  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唐韵》与航同,《说文》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时已有。





  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闻木樨香轩




  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小蓬莱




  《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





  濠濮亭




  《世说》:“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馆之西,刘氏时曾名西爽,今俗称西楼。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和曲溪楼相通。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





  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园林遗物。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绠。”《说苑》:“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绠 ,井索也。修绠,即长索。意思是,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线索,才能学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这里从前是书房。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山卷棚造。

  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花墙)。刘氏时即有,盛氏时称此名。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待云庵。





  待云庵




  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 1953 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见留园 1982 年前所有说明书)。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今已根据史料,恢复原名。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洞天一碧




  建筑为小屋一间,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刘氏时此建筑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静中观




  唐刘禹锡诗“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语意超尘出世。建筑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颇为罕见。此名刘氏时就有。





  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处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小桃坞




  此处多桃杏,故名。建筑五开间,其前附有二个耳室,解放后修建留园时增设,原为草顶,后改瓦。现为外宾接待室。





  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

  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有。





  八角亭




  此亭原在城内修仙巷,为宋氏园内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园时从宋宅内移入留园。因此亭为八柱八角,没有新的题名,故通常称为八角亭。地址在东园一角内。





  南花房




  此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产场地约三亩。盛氏时就有。





  北花房




  在南花房北,解放后一直租给原园林职工居住。 1999 年留园为整治周边环境,动迁原北花房及周边民居,改造并扩建了北花房,改造后的北花房建在半边街一线上,沿街一排房舍为职工休息及存放农药、工具场所,房前朝南为花卉生产场地,原北花房位置则为盆景工作场地。





  君子所履




  君子,为德者之称;履,《说文》,足所依也。指此处为有德的君子涉足场所。建筑为盛氏时所建,后毁。 2000 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为方亭,单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盛家祠堂




  盛康在得留园后,于光绪十八年( 1892 )建立义庄,额为“龙溪盛氏义庄”,祠堂为义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留园大门西侧。祠堂共分四进,前二进今辟为卖品部,后二进为楼,楼两侧建有烽火墙,楼下大厅今辟为留园展示馆,展示介绍留园历史和文化艺术。





  住宅




  留园住宅共有三处,一为留园路 400 号(原 86 号,今园林档案馆位置),盛康得园后购得,是老宅,光绪十三年宅中主厅翻修,结构一新,取名“永善堂”(参见香禅日记)。其地解放后为民居,宅地低于门前马路 2 — 3 尺,曾见宅中井台边半块残碑,已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迹模糊,内容为诰封某氏为一品夫人。二为东宅,即刘恕住宅(笔者曾在其遗址见到一个明代鼓磴,黄石中空,疑此片住宅前身有可能是徐泰时旧居),同治十三年售于程氏,旋改建为二程夫子祠,清末为盛氏所有(参见姚承祖《营造法原》),抗战时期,日寇强拆朱家庄一带民居,扩充兵营,导致大批难民涌入,至解放初,建筑已破坏殆尽,而宅中备弄变成通道,后称之为五福弄。 2000 年,留园整治周边环境,动迁所有民居,今售票处、停车场、办公大楼,就是在其遗址上所建。三为正宅,今盛家祠堂西侧有南北二座楼,即是其正宅,按香禅日记,其宅与祠堂都是在光绪十四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园的三处住宅,如今独剩这处。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