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您的位置  :  江苏省  >>  苏州  >>  常熟  >>   沙家浜
沙家浜
沙家浜 相关景点
+更多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200310月建成的苏嘉杭高速、205省道复线和即将建设的锡太路交汇互通于景区边侧,成为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网的一个重要节点。

 

  沙家浜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一区占地1000多亩,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瞻仰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两组锻铜浮雕以细腻、生动的构图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演绎深化鱼水情深主题。瞻仰广场西侧是重建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多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同时还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花岗岩浮雕等多种手段布展,使展览动静结合、平面立体结合、艺术和科学结合,增强了教育效果。瞻仰广场东侧是绿草茵茵的活动广场,为游客提供一个户外活动或组织活动的空间。教育区是各党团组织、群众团体以及大、中、小学生“红色之旅”的良好场所。由教育区向东过牌坊,是紧紧相连的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牌坊上“天开波镜”的横额,以点睛之笔传神地勾勒出这两个功能区以水为主的特点。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
 
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村内设有沙家浜史料馆、老人与船——古船馆、水乡农具馆,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倚窗落座,边品茗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段和舞龙、舞狮等民俗风情表演,另有一番情趣。与之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水榭、栈桥把游客引向水生植物丛中而流连忘返。碧波之上,万绿丛中,垂钓俱乐部“双莲轩”和300米的垂钓岸线静卧其间,远是芦苇,近是粉莲,怡然品茗,悠然垂钓,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漫步、泛舟其间,鸟儿婉啼,凉风习习,苇香扑鼻,野趣横生。农家园是芦苇活动区的一个亮点,水车、牛车、风车、高竖桅杆的农船和船坊尽现农家生活的乐趣;第一代“春来茶馆”再现出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踩水车、竹林嬉戏,尽享农家生活乐趣,与芦苇迷宫相得益彰。良好的大自然生态,是追求回归自然“绿色旅游”的极佳选择。美食购物区位于景区出口处,方便游人购买土特产、水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也是品尝阳澄湖大闸蟹、芦苇荡特色水产和沙家浜风味小吃,享受沙家浜“特色旅游”乐趣的理想场所。
  景区东扩工程占地1200亩,总投入1500万元,以追求大自然生态,打开水域,视觉上营造浩浩荡荡感觉为设计理念,巧妙地利用原有水域,
 
打开水面,形成烟波浩淼一泓清水,给游客以小“阳澄湖”的感觉,所有陆地,依据当时江南水乡自然地形复原,缓坡接水,移步土动。沿着生动的岸线和水中浅滩,芦苇丛生,从各个不同视角都有浩浩荡荡的感觉冲击力。追求自然、野趣,营造水乡“森林公园”,各个不同的地块,形成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以及万竹岛,同时追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绿化与芦苇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春是桃红柳绿,夏是荷藕飘香,秋是杏林尽染,冬是雪融芦花,四季如诗如画。碧波之畔,芦苇丛中,芦花村、春来茶馆、文脉流长、百米船桥、印报所、隐湖观鱼等景点目不暇接,展示景区深厚文化内涵。鸬鹚捕鱼、张网下钓,纺纱织布、牵砻舂米等水乡鱼米风俗表演,令游客真切感受乡村田园风味,恍然置身男耕女织,牧笛声声年代。抛一鱼钓,悠然垂钓,摘一把蔬菜,或亲自下厨,或点旺碳炉烧烤,其乐融融。漫步竹亭竹廊赏景,坐飞艇犁破碧波冲浪,乘画舫听丝竹悦耳。蓝天、碧水、绿芦使你感觉到空气是甜丝丝的。拥抱大自然,享受生态绿色,追寻返朴归真,就在沙家浜风景区。
  2004年底,我们配合好30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的拍摄,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沙家浜水乡影视基地。恢复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红色遗迹,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承载能力,增强红色景点的可看性和教育性。如今,原汁原味的沙家浜老街已建好投入使用。同时,还被多家影视剧组确定为拍摄基地,其中有刚刚拍摄完成的由陈道明和许晴主演的《沙家浜》、《金粉世家》的姐妹篇《金色年华》、正在拍摄中的数字电影《三言两拍》。日后还将有《谭震林》、《陆小凤》、《中国酒王》、《放飞的青春》、《少年沙家浜》等多部影视剧陆续开拍。
 
 
  上海市总工会沙家浜度假中心拥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别墅和线条流畅的楼群,可同时接待3000人食宿。中心座落于风光旖旎的阳澄湖子湖——昆承湖畔,被水乡田园风光所环抱。中心垂柳婆娑,绿荫蔽日。极目西望,湖光美景,或波光粼粼、金蛇狂舞,一片恬静,或白浪排空、排山倒海,一腔热情澎湃。更有远处一黛虞山时隐时现,令人浮想联翩。中心设施齐全,建有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外卡丁车场,水上运动场,健康体检中心、多媒体智能型会场等现代服务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荡舟芦苇丛中   作者:飞人)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沙家浜,芦苇火种,名闻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名遐迩。

景区地图:
沙家浜交通地图


沙家浜景点示意图(点击看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沙家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名镇,全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86万。地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互通,205省道复线与之相接,
  沙家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民群众,与日伪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轰动申城,名闻江浙;后改编为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百姓传唱,沙家浜由此而名闻遐迩。
  近年来,沙家浜镇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大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以及地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建成旅游特色乡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芦苇荡风景区、沿湖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集镇旅游购物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调,大自然生态游为主要内容,水乡民俗风情为补充,运动休闲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风景区,成为苏州市大旅游中一个重要景区。

  景区看点

  沙家浜风景区占地5000亩,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目前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迷宫、水上休闲活动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景区追求大自然生态和野趣,营造水乡“森林公园”,各个不同的地块,形成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以及万竹岛,同时追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绿化与芦苇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春是桃红柳绿,夏是荷藕飘香,秋是杏林尽染,冬是雪融芦花,四季如诗如画。碧波之上,橹声咿呀、渔歌阵阵;万绿丛中,鸟儿婉啼、苇香扑鼻,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水乡特色。此外,独具特色的端午龙舟赛、民俗风情展、风筝表演、江南吴歌会等活动,也体现了沙家浜深化的文化内涵。
  景区推出的探访《沙家浜》故事,追寻阿庆嫂、郭建光踪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红色教育游 ”;忘却都市喧嚣,呼吸新鲜绿色空气之“绿色生态游”;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享受“持螯赏菊、对酒当歌”意境之“金色美食游”;漫步沙家浜古镇,品味浪漫与怀旧的“影视文化游”,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旅游市场。

  照壁
  照壁(高6米宽22米)上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的题词。上面写道“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江南东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们抗日武装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的苏常太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叶飞同志的这段精辟论述,说明新四军东进是在冲破重重阻力下得以实现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我们的部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东进桥
  东进桥全长39米,纪念1939年新四军东进;桥面宽7.7米,意在不忘“七七芦沟桥事变“;桥栏上由有36块石碑,纪念新四军西撤时这里留下了36位伤病员;石碑上刻有白云、芦苇、茶馆、小舟,点明了当年水乡的特定环境。


                                      (革命历史纪念馆   作者:方舟)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革命传统教育馆始建于1988年。1990年5月5日,叶飞将军战地重游,挥笔提写馆名。1991年,重建新馆。1996年,为充实内容,进行了改版,同时新增“常熟市双拥成果展览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叶飞、李锡铭、陈焕友等近百位领导和30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革命传统教育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分为“教育馆”、“双拥馆”两大有机组成部分。展版面积700平方米,展出了400多幅历史照片、50余件革命文物和200多幅常熟双拥成果照片。传统教育馆展览分“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再现了沙家浜地区乃至整个常熟地区,“自五四”运动到常熟解放,尤其是群众和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的干部群众发扬革命传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492平方米,布馆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平面展示区1800平方米,声光电展示区600平方米。新馆建成后,布局更趋合理,展示手段更为先进,馆藏资料更为详尽,是一个更具红色文化气息的现代革命历史纪念馆。新馆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运用半景画和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做到移步易景,同时融入娱乐的手法,寓教于乐,生动和丰富整个体验过程,把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体验相结合,构建一个互动体验式的新模式,让人置身抗日江南水乡地场景,深入了解沙家浜革命的背景和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展示功能,将沙家浜历史人文、市双拥馆、展览厅和会议接待厅等有机结合。真正把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国内同类馆中设施一流、富有特色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瞻仰广场
  瞻仰广场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核心。整个广场面积1.33万平方米,也包括“沙家浜亭”。甬道两侧“芦荡火种,雨水情深”这几个字。“芦荡火种”指的是36个新四军伤病员。他们从一个排发展到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一个旅,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公开新四军番号,改编为六师十八旅。六师师长谭震林,十八旅旅长江渭清,参谋长就是夏光。这支部队在后方的战斗中,参加过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屡建战功。现在济南军区20集团军,集团军下保持两个连队,一个是杨根思连,另外一个就是沙家浜连,驻地在河南信阳。

  群雕
  群雕是由主雕、柱雕、锻铜浮雕三个部分组成。主雕共有5个人物形象,他们是郭建光、阿庆嫂、沙四龙、新四军战士和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的形象。这座主雕高6.5米,重70吨。两侧排列着不规则柱雕,共18根,这里标志18位新四军伤病员。主雕背后的两侧墙面上的是锻铜浮雕,演绎了当年新四军战士在江南水乡战斗,生活的情景。这些雕塑,是由当代著名革命题材雕塑家叶毓山大师设计并创作的,他的成名作,就是毛泽东纪念堂里的那座毛泽东雕像。

  沙家浜亭
  沙家浜亭高6.6米,“沙家浜”三字是叶飞副委员长手迹,碑的后面是中共常熟市委、常熟市人民政府在拓建芦苇荡时撰写的碑文,主要记述了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段斗争史实。


                                              (春来茶馆   作者:佚名)
  春来茶馆
  春来茶馆共有三处,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廊檐下“春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提,馆内仿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游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颔首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的风采。
  据地方志记载,在明朝时,这里的茶馆就十分普遍。在抗日战争时期,仅沙家浜镇大大小小的茶馆就有34家之多。当年新四军经常利用茶馆作为掩护,联络接头,传递情报,许多茶馆曾经是我们地下党的交通站,如董家函芬阁茶馆,唐市振的徐家浜茶馆,北桥村的南桥茶馆和北桥茶馆,曹家浜的春海茶馆和东来茶馆,横径镇的里乐园、称心楼茶馆等等,1970年11月,我镇洋浩村老地下党员时根云曾经献出一只上面刻有“春来”字样的茶壶,后来托人转交给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这件事曾一度是为美谈。由此可见,当时“春来茶馆”是有的,但是不是阿庆嫂开的那个“春来茶馆”,还缺乏更有力的证据。
  据宣传沙家浜这段抗战史的第一作者崔左夫(尚健在)反映,当时的茶馆叫东来茶馆,老板名叫胡广兴,沪剧〈芦荡火种〉最初的阿庆嫂是个男角色,为了增加演员丁是娥的戏,才把男角该成女角。阿庆嫂最初的名字叫阿兴嫂,应为“兴”的音节是向下缩的,不如“庆”叫起来响亮,因此,就把阿兴嫂改为阿庆嫂了。1985年5月,原沈阳军区装甲部队司令诸敏到沙家浜战地重游时,曾写下了“春来奇早,赤帜远飘”的题词,他作了这样的解释:江抗东进是在春天故名春来,把红色的旗帜一直飘到整个东路地区。

  沙家浜影视基地
  影视城是近年复原的沙家浜古镇,现在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位摄影基地。电视连续剧《沙家浜》,《谭震林》等20多部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整个影视城占地50亩,房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有上世纪30年代居民32栋。有春来茶馆、刁家大院、天民药铺,小桥流水、假山回廊等。2004年底,景区为配合好30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的拍摄,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沙家浜水乡影视基地。恢复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红色遗迹,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承载能力,增强红色景点的可看性和教育性。如今,原汁原味的沙家浜老街已建好投入使用。
  同时,还被多家影视剧组确定为拍摄基地,其中有刚刚拍摄完成的由陈道明和许晴主演的《沙家浜》、《金粉世家》的姐妹篇《金色年华》、数字电影《三言两拍》、正在拍摄中的《茉莉花》、《陆小凤》。日后还将有《谭震林》、《中国酒王》、《放飞的青春》、《少年沙家浜》等多部影视剧陆续开拍。

  古船馆
  韦文禧是一个舟船爱好者。十余年来,在党的关怀下,在省、市文联和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支持下,特别在我国古代船舶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他对古代船舶制作结构和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和提高,试制了一批仿古船模型,得到了我国古船舶界的肯定。他余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办一个“古船舶模型作品展”。深知愿望和客观相差甚远,说白了是一个“梦”。在常熟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重视和关心下,在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鼓励下,特别是沙家浜党委和管理区无偿提供展览场馆,提供资金资助,他的愿望实现了,办成这次展览,终于圆了“梦”。他的船模反映出我国祖先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航海史和造船史,再现宏伟光辉的船舶发展史。

  农具馆
  这里展示的是抗战时期沙家浜一带农村赖以生存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具。有农具、渔具、家具以及家用品共250件,其展室面积450平方米,分楼上楼下两层。
  农具是由半农半工的匠人制作,用料主要是铁、木和竹材,其品种多大二百余种。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延用这些传统农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农具改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不少传统农具才逐渐淘汰。
  一边是厨房用具,厨房用具是农户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长期以来,江南农村以稻草、麦秆和油菜秆作为燃料,无论煮饭、烧菜,都离不开灶头和铁锅。还有许许多多的厨房用具,是用铁、木、竹、和陶瓷做成的。
  楼上展示的是农村生活用具,其中有许多木料做成的桶,他们具有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用途不同的特点。还有木制的大盘、中盘和盘心,以及各种铜器和锡器制品。
  这儿有种习俗,女儿出嫁要准备的各类嫁妆中,各种木桶、木盘、铜锡器皿是很重要的。至于家境贫穷也只能在数量上精简。这一习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农村女儿出嫁,父母也要做一些比较实用的木桶和木盘,购置一些铜制的香案、腊钎,但数量上比以前大大减少了。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置成套新式家具,逐渐代替旧式家具,家具的款式、颜色、质量和件数,不断升级和提高。这里展示的各类农具、渔具和生活用具均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收藏,她叫沈月英,收藏历时已数十年,耗资数万元。


                                                  (红石村   作者:官网)
  红石村
  在红石村里,可以感受远处芦苇青青,近处岸柳成行,池塘里荷花睡莲幽香,四周围处处花团簇拥,水面上小木船时隐时现,水面下鲜鱼河蟹肥美,正是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独特的民俗风情。在红石村里,我们可以领略一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沙家浜风情。
  红石民谷村是一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村内有江南著名藏书楼汲古阁和文昌阁。红石村内还较完整的保存当地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不失为一本生动的传统教育的教科书。现在,红石村戏台还经常不定期举办社戏、走花灯、荡湖船、打莲湘等民俗文化活动。
  文昌阁又名魁星阁,文昌,星官名。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多为读书人崇祀。沙家浜历史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于1928年4月在文昌阁内建立。革命烈士石楚材在1927年至1929年间,经常以文昌阁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所以景区现在重建文昌阁。文昌阁有二层,楼下那张挂的是文昌帝君像,楼上展示的是孔子十大弟子的一位——常熟人言子(子游),以及常熟历史上的八个状元。

  牌坊
  这是典型明代风格的牌坊,正、背面均有楹联和横额,正面是“积耻填膺丸泥劫寇名天下,同仇敌忾苇渚藏兵旌义乡 ”。生动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芦苇荡为天然屏障,大家与日伪顽抗到底。背面是“漫天烽火幸喜江山一孤注,扑地浪烟邑乘无遗众庶功”,再次生动地描述了沙家浜地区军民奋勇杀敌的情景,横额“光争日月”,点明了沙家浜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可与日月争辉,这两幅对联是著名花坛大师张大千的关门弟子曹大铁撰书的。

  隐湖长廊
  隐湖长廊有东西和南北走向两部分,全长175米,是为了让游客避暑观景,所以定175米,是为了纪念在这片芦苇里诞生的济南军区20集团军175团(即沙家浜团)而精心设计。
  青青杨柳随风起舞,周围芦苇翠绿欲滴,旁边水生植物圆有鸡头米,菱角、睡莲,与水榭,栈桥,观景亭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不见的“鸡头米”在这里又重新出现,“鸡头米”,学名芡实,又名“珍珠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是餐桌佳品。鸡头米为水生植物,形状大小如荷叶,平铺在水上面,叶上有刺,果实有如鸡蛋,浑身是刺,必须剥开后方可食之。新四军伤病员当年被敌人封锁粮缺药尽时,战士们就用芦根、鸡头米充饥,可谓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春和博物馆
  沙家浜风景区内的春和博物馆是哈尔滨一位叫付春和的先生创建的一个私人博物馆,前身是黑龙江春和博物馆。
  黑龙江春和博物馆是黑龙江首个私人博物馆,由于国内近现代私人博物馆起步较晚,发展尚未成熟,黑龙江春和博物馆的生存受到了来自资金运作方面的威胁。为了春和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2008年9月,付春和先生带着博物馆内的5000多件文物,南漂至风景秀丽、空气怡人的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为付春和先生的博物馆提供了风景区横泾老街内8套总面积约为1200平米的馆房,这些馆房是从苏州横泾老街“平移”而来的清代木质老建筑,与博物馆内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文物相映成趣。
  目前,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内的春和博物馆收藏共有中国司法印纸、玉苑、满洲遗存、革命文物、老唱厅等11个展厅,展出文物如明代的蜜蜡、造型各异的端砚、我国最早发行的样板戏《沙家浜》黑胶唱片、国外引进第一代、第二代老式电视机等,都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翁家糟坊
  所谓糟坊,旧时一般指转为平民百姓提供日常油盐酱醋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杂货店和超市,只是规模较小。此外,由于在酿酒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酒糟的东西,酿酒的作坊,很多时候也被形象地称之为糟坊。
  沙家浜翁家糟坊位于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的横泾老街影视基地,其“翁”字,取常熟当地一位文化名人翁同龢之姓。
  翁同龢为常熟人,其父翁心存,曾官至宰相,翁同龢本人乃状元及第,曾为清代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相传某日,翁同龢路过一旧酒坊,闻浓浓酒香,便前往一探究竟,一看,缸中米酒正在发酵,翁同龢打开缸盖,用手蘸着尝了尝,味道很独特。此后,每逢举杯,便会想起当年曾经路过的那个老酒坊。几经辗转,翁同龢找到了老酒坊的主人,方知酒坊早已荒没,便出资重开酒坊,取名“翁家糟坊”,只为翁家酿酒。翁同龢一生官场沉浮,为官多年,官场上所用之酒皆取自翁家糟坊。
  今日之翁家糟坊,所酿之酒包括米酒、白酒、桂花酒、桑葚酒等,均采用传统的蒸馏酿酒工艺,取江南水土养育之上等糯米为原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料,放在容器里发酵。发酵后的谷物经过蒸馏冷却便会产生酒,这种酒再经高温消毒,便可饮用。在今天的翁家糟坊,展示的便是这种酿酒工艺,坊内酿的酒均可供游客免费品尝。

  崇福寺
  崇福寺原名崇福庵,是常熟的一大胜景,位于沙家浜镇境内,始建于宋代嘉泰初,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历元、明、清而屡有兴废。后又几经修缮,得于幸存。1999年9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重建奠基仪式。2000年9月全面竣工落成,共耗资180万元。
  崇福寺面南而立,位于青鱼塘中心。但见流水涛涛,古朴的寺庙殿宇浮现在一片碧水之上。

  沙家浜度假村
  沙家浜度假村全称上海总工会沙家浜度假村,一期工程建有100幢具有异国情调的高级别墅,与此配套的有高标准会议中心、星级宾馆等食宿、会议服务设施,设有水上运动场、健康馆、高尔夫训练场、卡丁车赛车场、网球训练场等健身、娱乐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部分设施已营业或试营业。沙家浜度假村将成为拥有3000个床位的华东地区最大的职工度假中心,并逐步形成上海市级干部、产业工人在沙家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休闲度假,开展上海与苏南信息交流、经济协作“三位一体”的基地。度假村与沙家浜的水乡风光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沙家浜的水乡特色。

剧作《沙家浜》

  《沙家浜》的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底,上海失陷之后,苏州、常熟、太仓一带的群众建成了人民抗日自卫队。1939年,新四军部分指战员由叶飞率领与人民抗日自卫队会合,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谭震林。1957年崔左夫写成了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描写36个伤员敌后坚持斗争的故事。1959年上海人民沪剧团根据《血染着的姓名》改编沪剧《碧水红旗》,旋即改名《芦荡火种》,1960年11月27日首演,得到前新四军领导刘少奇的好评。1964年北京京剧团著名作家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执笔,改编为京剧《芦荡火种》。4月27日在江青的提议下,毛泽东为其改名为《沙家浜》,并将结尾新四军乔装吹鼓手混入婚礼改为直接用武力冲进去。

  《沙家浜》的故事情节: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江苏常熟市郊区阳澄湖畔沙家浜的一批新四军伤病员在郭建光的带领下潜伏下来养伤。中共地下党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在淞沪会战期间掩护过地方武装头目胡传魁。胡传魁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当地乡绅子弟刁德一是日本、重庆国民政府的双重间谍。他当了胡传魁的参谋长之后终于说服了胡传魁的“忠义救国军”投靠了日本人。在阿庆嫂的情报帮助下,养伤复原的新四军袭击了在刁德一家中纳妾的胡传魁,俘虏了胡传魁、刁德一和日本大佐黑田及其翻译。


瞻仰广场上的雕像   作者:官网


沙家浜亭   作者:官网


沙家浜影视基地   作者:官网


文昌阁   作者:官网


陆上芦苇迷宫   作者:官网


隐湖长廊   作者:官网


春和博物馆   作者:官网


阿庆嫂   作者:佚名


郭建光   作者:佚名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